音频文件整理利器推荐
2013年05月15日 分类目录 :windows&软件技术| Windows资源 0
在MP3时代,由于MP3容量普遍较小(我第一个MP3容量仅512MB),所以为了储存更多的音乐,我们不得不使用单曲容量更低的mp3格式,而这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音质会有所损失,对于“木耳朵”的人问题不大,但是对于“金耳朵”就是个大灾难。好在如今存储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一问题基本得以解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起无损音乐带来的听觉效果,虽然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木耳朵”,但是也时髦了吧,电脑上、手机上90%以上的是无损格式。 在解决了存储容量这一问题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然不少,而今天我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些烦人的现象,顺便吐槽下国内一些盗版渠道,真是败你们所赐,才要我这么费劲啊。
ID3信息不全、不正
但凡有从网络上下载过音乐都会有这种经历,明明自己下载的音乐文件名是正常的,但是在播放器里显示的确是乱码或者是某网站域名,或者还算客气的只是专辑、年代、曲风等信息为空。当播放列表里有成百上千首时,想找到这首真是件大难事。而这全源于盗版网站为了推广自己,硬是将域名之类的信息植入进去,人为造成了这种ID3tag的不正、不全(这也是为什么当年Google 音乐推出时,会受到欢迎的原因,可惜随着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它已经寿终正寝了)。 说了那么多,那什么是ID3tag呢?
ID3tag是一种metadata容器,多应用于MP3格式的音频文件中。它可以将相关的曲名、演唱者、专辑、音轨数等信息存储在MP3文件中。
从ID3tag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音频文件(尤其是音乐)应当包含这些信息。奈何现实和理想总是有距离的,于是对此有洁癖的我们就只能自己使出浑身解数来补全信息了。经由一些推介优秀软件的介绍,我了解到了Quintessential Media Player这一媒体播放器,不过我只使用了它的媒体库功能,至于媒体播放这一块还是交给了其它播放器(这个播放器稍后也会有所提及介绍,应该会是另成一文吧)。
照例先了解下这播放器的非官方介绍(内容来自小众软件):
Quintessential Media Player 是款音乐播放器,利用 Gracenote 的插件,可以对 MP3 文件实现自动扫描并填充 MP3 ID3 信息。
此软件有非完整版中文包,对英文头疼的可以安装下中文插件。其使用非常简单,安装完成后(注意不要安装Lite版),将音频文件导入到媒体库中,软件就会自动处理音频文件的ID3tag信息了,当状态显示为”identified”后,就可以将从网络获取到的tag信息写入到音频文件的meta里了,就是这么简单。不过仍有3点需要注意:
- 非.mp3音频文件可能不会自动处理,需要手动操作
- 获取到的tag信息不能保证100%正确,还是有必要人工验证下的
- wav\flac等部分格式写入tag信息功能不支持
无损专辑.cue文件不规范
有时候为了保证文件夹里的有序,下载以一张专辑为一个音频文件的flac\ape\wav格式音频文件也是有必要的,而这种格式的音频文件通常会附带一个.cue索引文件,里面记录规定了专辑中每首音乐的起始时间戳、标题、演唱者等信息。现代化的媒体播放器可以根据这个文件将专辑分割出来并加入到播放列表中。然而,国内渠道下载到的音乐附带的cue文件的文字编码几乎100%是GB2312的(微软培养出来的坏习惯啊),而绝大多数国外的播放器都只支持UTF8编码的cue,这就导致了当使用这些播放器时,我们的音频文件无法被播放器正确分割或是分割后无法播放,这种糟糕的情况在Linux下尤其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3种:
- 将cue文件用utf8编码重新保存(但是有一定概率会导致乱码的出现);
- 换用支持GB2312的播放器;
- 通过技术手段将一张专辑分割保存为多个音频文件。 这里的3种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并没有最优项。而对我来说,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事实上我也这么干了。原先我使用的是千千静听来进行这一操作,不过,为了分割音频文件而再去多安装一个播放器显然是我不需要的,于是就去网上又找了一个新方案,即使用 Medieval CUE Splitter这一专业分割器。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基本上看一眼就能了解个7788了。在我整理音频文件的时候,在分割操作结束之后,我会再利用上面提到的Quintessential Media Player处理一下分割后的音频文件,这样一来就完美了。
上述2个实用工具都是Windows环境下才能使用,在Linux环境中也有一些类似工具,只是功能上可能没有它们来得强大,所以,Linux用户如果想对音频文件进行这类处理的话,还是找个Windows平台吧。